这种方法在下列情况下有效。
总基体浓度超过 100 ppm 时,例如测定环境水和废水时,会产生基体抑制或增敏效应。
这种情况下,信号有可能漂移。
内标法通过在标准溶液和样品两者中添加其它元素(称为内标元素),校正测定元素的信号变化。如果测定元素信号由于上述原因改变,内标元素也会同样变化,因此如果能得到测定元素和内标元素的比,则可以补偿灵敏度的变化。
(参照下图)如果空白、标准溶液和样品的响应信号分别为 a0、a1、a2、a3、as,内标元素的响应信号为 b0、b1、b2、b3、bs,使用内标法时,x 轴为浓度,y 轴表示用内标元素信号除以测定元素信号的比(a/b)。如果样品信号和内标元素的比为(as/bs),则根据这个校正曲线可以得到浓度(cs)。
内标法
在校正曲线报告中仅显示比率,原始计数不显示。
测定饮用水时,几乎没有基体效应,但如果硬度(Ca、Mg 浓度)比通常情况高,则建议使用内标。
标准加入法也可用于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。关于标准加入法见后述。
内标元素应选择样品中不包含的元素。但是,样品中的含量和内标元素浓度相比如果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,则可以使用该元素。
选择与待测元素性质相近的元素作为内标。一般选择选择质量数接近、或者电离能接近的元素。例如 Bi(209 u) 质量数接近,所以作为 Pb(208 u) 内标元素最合适。另外,Zn(9.39 eV) 和 Cd(8.99 eV) 电离能接近,可互相作为内标。
决定内标元素前,我们建议您先进行半定量分析。
通常用 Li、Be、Sc、Co、Ga、Ge、Rb、Y、Rh、In、Cs、Ce、Tl、Bi 中的元素作为内标元素。下面是 EPA 的推荐元素。
Li(6 u), Sc , Y , Rh , In , Tb , Ho , Lu , Bi
Li(6 u), Sc , Y , Rh , In , Tb , Ho , Bi
Li 在环境样品中通常含量很高,推荐使用人工配制的 6 Li 丰度比高的溶液作为内标。
在各样品、标准溶液中添加内标时,应保证添加浓度一致。校正曲线表级别 1 中指定溶液中(校正空白)的内标元素浓度和样品中的内标元素浓度应相等,且不能为0。
通过蠕动泵联机添加内标溶液时,样品和校正曲线用的标准溶液应单独配制。用于导入内标溶液的蠕动泵泵管内径比样品导入管细,所以内标溶液的导入量相当于样品导入量的 1/20 。也就是说,内标溶液稀释 20 倍。因此,使用 x系列x透镜 时,建议内标元素浓度 Be 2 ppm、Ga 500 ppb、In/Tl 200 ppb。
内标元素和测定元素一样通过数据采集参数设置进行选择。内标元素的积分时间推荐位 1 到 3 秒。
内标溶液导入用的软管非常细,样品容易吸附在内壁上,因此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稳定的信号。因此,联机添加内标溶液时需要较长的稳定时间。在调谐界面中确认内标元素信号出现并稳定以后再开始测定。
同时使用干扰校正公式和内标校正时,首先进行干扰校正,然后再进行内标校正。因此,对于在校正曲线表中仅用干扰校正方程式校正的元素,无需设置内标元素。
该方法用于校正基体抑制或增敏效应。标准加入法将标准溶液直接添加到样品中,因此样品中原先含有的测定元素和后来添加的标准溶液中的元素,将受到同样的基体效应影响,以此来补偿信号的抑制或增强。
如果样品响应信号为 s0,样品加标后的响应信号为 s1、s2,空白溶液的响应信号为 bkg,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校正曲线。此时以样品浓度为 0,加标浓度为 p1、p2 得出校正曲线。将校正曲线外插至空白信号即得出负浓度,而此负的部分是样品中待测元素的浓度。样品加标后的浓度,c1(c1=c0+p1),c2(c2=c0+p2)。例如,如果在浓度为 2 ppb 的样品中添加 10 ppb(p1)和 20 ppb(p2)的标准溶液,则加标后的样品的真正浓度为 12 ppb 和 22 ppb。
标准加入法
通过标准加入法得出的校正曲线,可自动转换为外标法曲线,并执行数据分析。转换后,y轴截距变成空白溶液的响应信号。此时,空白溶液的浓度变为 0,样品浓度为 c0(在上个例子中为 2 ppb),其他的浓度也同样变化。
如果标准加入法中用的样品和其他样品中的基体相同,具有相似的基体效应,则可用该外标法对这些样品进行全定量分析。
标准加入法的加标浓度,应与样品浓度接近,建议为样品浓度的一半或 2 倍。浓度相差越大,定量结果的误差可能越大。
背景信号有时会较高(如随机背景或样品引入系统的记忆效应引起的背景),并被计算在待测样品的响应信号中,会导致无法准确定量。为了避免这种现象,通常测定纯水或稀硝酸溶液作为背景,并在数据分析时扣除该背景数据。但扣除背景不能消除基体效应及质谱型干扰带来。
通过标准加入法创建校正曲线时得到定量结果,可以在校正曲线图中直接显示。输出定量结果时,和常规分析一样使用 [全定量分析报告]。此时,定量结果为方法的一部分,所以选择标准加入法的校正曲线时,无论在数据分析界面中读入的文件如何,会输出校正曲线中使用的样品定量结果。